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检测公司质量管理资料介绍

2022-08-22 浏览次数:

行为公正、方法科学、结果准确、客户满意

行为公正—坚定的第三方立场,公正的职业道德;

方法科学—科学的公正态度,先进的技术水平;

结果准确—有效的质量控制,可靠的检测数据;

客户满意—满足客户的要求,高效的规范服务;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满意服务—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积极理解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并争取超越客户的期望。

2.2 质量目标

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检测设备状态最佳完好率100%;

检测的规范、方法现行有效控制率100%;

检测过程的质量,均受管理体系有效控制率100%。

 2.3 管理承诺

通过实施管理体系,使全体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文件并执行这些政策和程序,确保本公司管理体系遵循《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2.4 检测质量承诺

本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保证客观、公正、准确。保证测量的溯源性,做到检验结果与国际基准一致。当有强制性要求或客户要求时,能够对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表述。

2.5 服务水平承诺

质  量  手  册

第 2 章          第 1 节

共 2 页          第 1 页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1、方法科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备,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依据检测

规范和标准,选用先进的测量方法。

2、行为公正:不受来自商业、财政方面的干预和其他内部及外部的行政压力确保检测行为公正性。

3、结果准确:结果报告应准确无误,不得有数据或结论差错,其他方面的差错要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工作效率:只要客户需求,及时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户对检测时限要求。

5、收费合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相关的收费标准,与客户协议收费。

6、客户满意:热情提供优质服务,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处理,要在5日内作出,给客户满意的结果。

质  量  手  册

第 2 章          第 2 节

共 2 页          第 2 页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3.1总则

3.1.1《质量手册》的管理主要是对其运行进行控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性,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的责任,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

3.2职责

3.2.1《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归口管理,具体负责组织编写、审核、修订、宣贯和管理,并负责其现行有效性,办公室负责《质量手册》的日常管理(印制、归档、发放、借阅与回收等)工作;

3.2.2质量手册》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3.2.3当《质量手册》编制完成或做出重大修订后,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本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并遵照执行;

3.3《质量手册》的版本与改版

3.3.1《质量手册》分正本(一本)和副本(若干本),受控本和非受控本,并加以明显标注;

3.3.2受控正本由资料管理员保存,受控副本编号登记发放;

3.3.3《质量手册》的内容修订后,应对受控副本进行跟踪更换,更换下来的手册或换页应及时加注“作废”标志,归档或销毁,以保持其现行有效;

3.3.4非受控本仅进行发放登记,不作发放编号;

3.3.5遇到下列原因时可考虑对《质量手册》进行改版:

3.3.5.1认可证书到期复审;

3.3.5.2认可标准改版;

3.3.5.3本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3.3.5.4检测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质  量  手  册

第 3章          第 1 节

共 3 页          第 1 页

        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3.3.5.5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发生变化;

3.3.5.6检测资源发生较大变化;

3.3.5.7管理评审时发现管理体系出现了较大问题;

3.3.5.8法律、法规变化和认可机构有特殊要求。

3.4《质量手册》的维护和修订

3.4.1本公司全体员工均有权对《质量手册》提出修改意见;

3.4.2.1手册中的条款不适应实际工作;

3.4.2.2实际执行中发现手册有不完善之处;

3.4.2.3现行手册的条款与认可标准和法律、法规有矛盾;

3.4.2.4组织机构或人员岗位调整,影响手册的执行;

5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评审中认为要进行调整。

3.4.3质量负责人提出修改申请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修改后的手册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3.4.4手册的修改一般采用换页的方式,不允许进行手写改动,修改内容应在修改页记录;

3.5《质量手册》发放和回收

3.5.1质量手册》由资料管理员负责登记发放,并由接收人(即保管人,下同)签名确认,受控版本的保管人调离本公司时其所持有的《质量手册》由资料管理员收回;

3.5.2受控正本存于资料管理员处,受控副本发给公司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非受控副本发给上级主管部门、认可机构及必要的客户;

3.5.3受控本更换下来后由资料管理员及时回收并加注“作废”标志。

3.6《质量手册》的借阅

质  量  手  册

第 3 章          第 1 节

共 3 页          第 2 页

        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3.6.1受控的《质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属本公司的知识着作和内部文件,一律不得外借和带离本公司;

3.6.2《质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的借阅须经质量负责人书面批准,由资料管理员负责办理相应的手续,本手册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印.

3.7《质量手册》受控版本领用人的责任

3.7.1部门负责人应组织本部门员工认真学习《质量手册》,熟悉其全部内容,所有员工必须自觉按《质量手册》要求和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

3.7.2手册持有人须妥善保管手册,不得自行更改或涂改其内容,不得自行外借和复制,《质量手册》一旦遗失,应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并由其作出及时处理。

3.7.3换版本或修订本一旦下发,应立即执行换版本或修订本的要求。

3.8《质量手册》的宣贯

3.8.1质量手册》及其换版本和修订本一旦发布,质量负责人应及时作出宣贯计划并组织宣贯;

3.8.2手册的宣贯应做到经常性、持久性、形式多样,并有记录;

3.8.3各岗位要严格遵照手册的规定,开展质量活动;

3.8.4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各岗位人员执行手册的情况实施监督。

3.9《质量手册》的解释

3.9.1《质量手册》的解释权归公司总经理。

质  量  手  册

第 3 章          第 1 节

共 3 页          第 3 页

        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4.1组织

4.1.1本公司是独立法人机构,具有开展各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能力。本公司的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保证本公司进行的各项检测工作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1.2本公司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开展检测活动,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需求。

4.1.3本公司现阶段的所有的检测活动均被管理体系所覆盖。

4.1.4公司总经理和全体员工应忠诚于本公司的公正和诚实,实现承诺的诺言并贯彻于自己的行动之中。为防止本公司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检测人员受到来自外部、内部的不良干预,来自商业行为、财务和其它方面的不良压力,而影响检测活动,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公正。本公司以《公正性声明》的形式向客户做出了不受干预的保证承诺,并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详见附录5.1《员工行为规范》),来约束全体员工以公正、独立、诚实的态度和精神履行自己的职责。

4.1.5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这是本公司一贯执行的原则,并一直坚持贯彻始终。为防止出现意外的失密或失误,特制定《保护客户机密信息程序》进行控制。

4.1.6本公司制定了《保证检测公正性程序》以及相关的文件规定,其目的是以此来约束本公司员工的行为,避免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对其技术能力、结果的公正性、独立判断、运作诚实性的信任程度的一切活动。

4.1.7组织机构

本公司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设置了组织和管理机构,本公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1 节

共 3页           第 1 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司的组织机构图见附录5.2《组织机》。

4.1.8本公司的建制

管理层

本公司实行公司总经理负责制,公司总经理负责本公司的全面工作,本公司的

领导层包括公司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测室主任,业务部主任,

办公室主任。

部门设置

公司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测室,办公室。

4.1.9 《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见附录5.13《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

各部门的职责(见附录5.4《各部门职责》)。

各岗位质量职责、权利和相互关系(见附录5.5《各岗位职责》)

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见附录5.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为保证本公司检测和质量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本公司的行政管理、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真空,对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了代理人,关键管理人员为:a) 公司总经理;b) 质量负责人;c) 技术负责人。(见附录5.7《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代理人一览表》)

根据检测工作的要求设立了足够的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由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

监督贯穿于日常检测全过程,重点监督检测人员的检测方法、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在培人员;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1 节

共 3页           第 2 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监督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应及时纠正,对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检测行为有权中止,扣发相关报告,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处置。

授权签字人(见附录5.8《授权签字人一览表》)

对于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由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评审,并编制检测计划,组织检测部按照检测计划执行,确保检测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当公司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发生变更时,应上报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

本公司配备两名内审员,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人员为内审员。

当公司存在检测项目类别过多等情况的时候,公司可在内部设立技术委员会。

保护客户机密信息程序                      HTZL/CX01-2016

保证检测公正性程序                        HTZL/CX02-2016

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HTZL/CX08-2016

员工行为                              附录6.1

组织机构图                                附录6.2

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                    附录6.3

各部门职责                                附录6.4

各岗位职责                                附录6.5

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附录6.6

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代理人一览表             附录6.7

授权签字人一览表                         附录6.8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1 节

共 3页           第 3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4.2人员

本公司配备了充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受过与其承担的工作相当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并具有一定的资格;同时本公司注重人员的培训、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以此作为不断改进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条件,并制定《人员培训程序》。

一般检验项目专职检验人员不得少于2名。检验人员应经过考核合格,并取得本公司的资格确认后持证上岗。对国家和本省已开展检验人员职业资质制度的行业,检验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

根据本公司提出的要求、客户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上述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尚不能满足要求的人员,则应采取措施以求达到满足相关要求。

当使用在培人员时,由使用部门对其能力进行监督。

本公司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检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2.3 技能的保持与提高

为保持人员的能力,编制了本公司人员名册、收集能力证明资料,确定培训需求

及培训要达到的目标,制定了长远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岗位技

能、知识更新的需要和当前业务的开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公司人员应接受有关安全和防

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确认,每次培训后应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可通过能力的监督评价来证明培训的有效性,如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考核、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2 节

共 2页           第 1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来证明人员能力的获得。

4.2.4 人员监督

本公司将确保聘用人员和各关键支持人员的能力能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本公司将对聘用人员,在使用前对其经历教育、接受过的培训、工作经验、经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受到全面的监督,确保其胜任本岗位工作,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

4.2.5 其他要求

在本公司工作的人员需由公司与其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和录用关系。本公司将对所有人员当前工作的职责进行描述,包括本岗位进行的职责;涉及检测工作及计划和结果评定职责;提出意见和解释的职责;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的职责;本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本岗位所需的资格和培训计划、本岗位的管理职责。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采样员、

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特殊和重要设备操作人员等,由本公司总经理授权,其授权范围包括其工作范围,工作中权利、责任、授权生效的时间等。

由本公司建立并保存全部技术人员(包括合同人员)技术档案,档案可包括以下记录:岗位的相关授权及授权时间、技术能力及确认时间、经历的教育和专业资格、接受过的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历和经验。

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4.2.6 支持性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HTZL/CX11-2016

人员培训程序                          HTZL/CX14-2016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2 节

共2页           第 2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4.3设施和环境条件

4.3.1本公司对用于检测的设施、环境的提供配置和应用实施控制管理,制定了《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防止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

4.3.2根据检测工作范围、项目的要求,提供配置适宜的检测场所和办公环境,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防止对检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固定场所以外的现场进行抽样和检测,对环境条件要求将予以考虑。

4.3.3本公司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保证动力电和照明用电的供给;

对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等要求严格控制;

当与公司相邻的区域发生对检测不利的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对产生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安装通风排气系统。

公司应有与检测范围相应的安全防护报警设施等。

5.2.3 已识别确定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

4.3.4本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实施监测、控制,并予以记录(包括对非固定场所检测时)。

若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或相关的规定、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检测室应做好各项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施的完好状况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和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应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3 节

共3页           第 1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提出纠正和整改通知,必要时责成检测人员终止工作,对此间出具的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应作分析和判断处理。

设施和环境的监控与维护按《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执行。

4.3.5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

4.3.6检测区与办公区要保持有良好的隔离,并进行标示,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检测区域。

4.3.7检测工作安全

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规定,以保障检测过程中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公司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检测责任制,对检验检测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控制;

公司应对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保证提供安全检测所必须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公司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根据需要还应配备其它相应的防范和应急装置,在必要的区域配备防盗和安全保密设施。

为确保测试人员健康与安全,本公司制定了《内务与安全管理程序》。

4.3.8内务管理

检测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受控状态,不得在操作间内进行与检测无关的活动,存放与检验无关的物品;

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操作间,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3 节

共3页           第 2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应有警示标识,并严格限制人员的进出,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的安全;

外来人员进入操作间须经许可,并应有本公司有关人员陪同,须遵守本公司的保密规定及其它管理制度要求。

为加强本公司内务管理,本公司制定了内务与安全管理程序》。

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程序                  HTZL/CX08-2016

实施纠正措施程序                        HTZL/CX09-2016

实施预防措施程序                        HTZL/CX10-2016

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HTZL/CX15-2016

内务与安全管理程序                      HTZL/CX16-2016

检测工作的监督控制程序                  HTZL/CX21-2016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HTZL/CX22-2016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3 节

共3页           第 3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4.4设备

4.4.1.本公司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软件)实施控制,规范从设备的配置、使用至报废的各环节管理。为此,制定了对设备购置、验收、运输、存放、使用和有维护计划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以确保所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2 仪器设备的配置

4.4.2.1根据检测的范围、项目所需的方法、工作量的需求及技术指标的要求,正确配置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量程范围、准确度、不确定度等的选择),以满足资源的要求。

4.4.2.2设备更新及需增置新的仪器设备时,必要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论证、设备的购置及组织验收。具体工作按《采购管理程序》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规定实施。

4.4.2.3特殊条件下,可向其他公司或科研机构租、借仪器设备使用,确保其过程能力符合规定要求。

4.4.3.1建立仪器设备台帐,统一编号、标识,设备的编号应具唯一性,便于追溯和识别管理状态。

4.4.3.2经识别的仪器设备以标签形式标明仪器设备的编号、检定/校准日期及有效期等。

4.4.4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4.4.4.1所有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应按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组织实施(包括新购入的仪器设备),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对经检定或校准所得的修正因子,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4 节

共4页           第 1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应确保及时更新备份。(详见《测量可溯源程序》)。禁止对仪器设备的随意调整(包括硬

件和软件的保护)致使检测结果的失效。

4.4.4.2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检测人员操作,对检测设备实施维护和操作应使用最新版本的作业指导书(包括说明书、使用手册等),并方便操作及相关人员使用。

4.4.4.3操作者在使用设备前后,应对该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规定标准要求。  

4.4.4.4操作中如发生过载或处置不当、出现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

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标识、处置,防止误用。同时检查分析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测质量的影响,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落实有关措施。经修复后的仪器设备须进行校准确认状态正常时,方可投入使用。

4.4.4.5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规定要求,对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的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的给出结果的可信度;若可行,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使用时也需进行期间核查。

4.4.4.6对脱离了本公司直接控制的租借出的仪器设备实施控制管理。设备返还后,由有关人员对设备核查验收,以满足再次投入使用需求。

4.4.5 仪器设备的维修

 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组织验收记录。

设备的降级使用需经确认批准方可使用。

 设备报废由质量负责人批准。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4 节

共4页           第 2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各种记录、资料统一归档管理,并建立主要仪器设备的档案。详见《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由各部室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采购申请,由检测部统一做出采购计划,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检测部进行采购验收和保管,各部室人员随用随领。

标准物质的溯源应由有证物质的合格证书保证,可能时应溯源到国际单位制单位,并保存溯源见证资料,应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识别标志。

标准物质超过有效使用期或出现异常、变质现象时,应停止使用。标准物质应指定专人保管。本公司按检测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标准物质。

应建立标准物质管理目录,具体按《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执行。

测量溯源性是保证检测结果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检测结果有显着影响的检测设备(标准物质),均应通过检定(校准)对其进行量值溯源,使其出具的检测结果可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有关国家最高计量基准相联系。对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溯源进行控制,确保其量值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及国家计量基准。

本公司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均进行检定和校准,通过制定文件化的设备检定计划以及程序,来对其实施有效控制,(详见《测量可溯源程序)。

特定要求

质  量  手  册

第 4 章          第 4 节

共4页           第3页

           4评审要求

  第 3 版         第0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6年1月5日

溯源

对所需测量仪器设备按检定/校准计划,由具备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公司进行检定/校准。

对无法溯源到(SI)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的设备应通过使用可靠的有证标准物质,依据可接受的校验方法来提高其检测的可靠性。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本公司将尽可能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对其进行期间核查。

运输和储存:在《标准物质管理程序》中规定了对标准物质等进行妥善安全

处置、运输、储存和使用,防止污染或损坏,保护其完整性。若在本公司以外的地点使用

标准物质进行检测活动时,如需要则制定附加程序。

当因检定/校准产生一组校正因子时,本公司应有措施保证所有记录能得到更新。2022.1.1


首页
业务范围
索取方案和报价
联系我们
关闭
专业鉴定机构
19883125815
房屋鉴定微信咨询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

您正在向检测专家团队咨询问题

请选择您要咨询的:

项目经理会在30分钟内与您取得联系:

填写手机号码
您也可以直接拨打我们的电话:19883125815